华为和苹果在近日上演了一场高端智能手机的PK,不少人称之为智能手机的“春晚”。确实,自从华为被断供之后,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华为和苹果再次针锋相对的局面了。
Mate50和iPhone14之争,其实就是看两家的研发实力。这一次,华为带来了昆仑玻璃,XMAG影像系统,苹果则是带来了车祸报警,“灵动岛”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两家都出了最新的卫星通信。
其中,华为说使用的是北斗“短报文”,苹果借助的则可能是一家名叫做全球星(Globalstar)的卫星通信企业帮助。
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背靠6万亿市场
华为和苹果先行,未来将会有更多安卓厂商紧随其后,开发出智能手机卫星通信功能。而随着卫星通信功能的不断解锁,应用场景不断扩大,这一增量将会为“内卷”到疲沓的智能手机市场,带来不少新的活力。就看厂商能不能把握住了。
智能手机卫星通信,一方面是智能手机的硬件,软件匹配。就像苹果,为了能够连接通信卫星,iPhone14使用波束成形、定向天线阵列技术,加上软件层面的指示界面,可以帮助消费者对准卫星的方位。
另一方面,则一般需要借助空间互联网星座。华为比较特殊,蹭了北斗的技术,苹果的话,用的是则美企的卫星。
说白了,智能手机卫星通信,主要还是看卫星互联网,也就是马斯克搞的星链。根据行业研究的预测,未来卫星互联网将会迎来爆发,到年时有望形成一个高达亿美元(约人民币6万亿)的庞大市场。
所以,现在就得赶紧冲了。再慢,市场就被星链,全球星,谷歌们给吃个干净。再者,为了我们的通信安全,咱们也要加速发展卫星互联网。
技术突破,即将快速部署星座
那么,我们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到底怎么样呢?讲实话,其实是不太行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大规模发射低轨道卫星,更别提正经的组网星座了。
虽然已经拟好了很多计划,包括“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但发射上去的基本都是试验星,而且这些星座商用性不明显。
不过好消息是,我们也有在这一领域发展比较快,十分有潜力的企业。比如说“银河航天”。今年三月份的时候,银河航天发射一次性发射六颗通信卫星,和20年首次发射的一颗卫星,形成了组网,也就是“小蜘蛛网”。
虽然试验属性更多,但别急,正经的星座组网马上就要来了。根据最新消息,银河航天突破了最新技术,其所研制的可堆叠平板卫星于明年就可以发射。
可堆叠平板卫星,成本低,性能强,可以像平板电脑一样堆叠起来,是实现一箭百星(通信卫星)的基础。总得来说,可堆叠平板卫星的研制将有助于卫星的批量制造以及大规模星座的快速部署。
所以,明年咱们或许就能看到,一箭上去,就能部署百颗低轨卫星。继星链之后,中国星座也要开始出发了。
年-年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将是我国星座组网的爆发期。届时,鸿雁星座,虹云工程,银河座,还有前段时间曝光的,比较神秘的GW等,都将大规模向天上发射卫星,占据近地轨道资源,和星链分庭抗礼。
现在我们还不要太着急,相信这一代航天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