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欧洲能源危机带给中国的六大思考 [复制链接]

1#

碳中和仍是必然趋势,但会比预计的时间更长

陈新华

ONSConferenceandExhibition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能源大会与展览,两年一次。年8月28日-9月2日在挪威斯坦万格举办的ONS是年以来首次举办线下会议,盛况空前。

欧洲能源危机是会议当然的焦点。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主任杰森·博尔多夫(JasonBordoff)说,这是第一次全球性能源危机,也是第一次能源转型危机。

我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完全赞同他的观点。这次欧洲危机并不完全是从乌克兰危机开始的,之前就有征兆。年到年,全球油气行业的年均上游资本支出比年前降低了50%多,投资不到位加上现有油气田产能衰减厉害,油气供应紧张在俄乌冲突之前就已显现。

欧洲能源危机:根源、影响和出路

欧洲能源危机的根源我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激进而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举措。与中国先立后破的能源转型方针不同,欧洲是先破后立,在新房子建成前就把老房子推倒了:关闭核电站,关闭燃煤电厂,甚至不允许新建燃气电厂。

欧洲投资银行在年初颁布的能源投资政策规定:自年底开始停止给所有不加CCS(碳捕捉与封存)的化石能源项目贷款。BP公司决定不仅不在新的国家投资油气项目,还要在年将油气产量在年的基础上降低40%。

年5月26日,海牙地方法院就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一群个人对壳牌公司提出的气候变化诉讼案件作出裁决。该裁决要求壳牌在年前将其范围一、二、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5%,而其之前的计划是20%。

二是自残式的制裁。很多欧洲人把能源危机归咎于俄罗斯把天然气武器化。但追溯一下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欧洲的反应就可发现,是欧洲人自己决定不买俄罗斯油气,因为买了俄罗斯油气就等同于在经济上支持俄罗斯。

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就在极力劝阻德国放弃已经建好的北溪2号管线,还曾对参与该管道建设的公司和个人实行制裁。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决定中止北溪2号的启用认证程序。花了亿美元建成的管线这样放弃,可不是俄罗斯的决定。从能源角度看,破坏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紧密的天然气联系,不仅可以阻止俄欧之间的经济互存,将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还可以兜售昂贵的美国LNG。

在ONS的发言中,我用自来水和瓶装水来比喻管道气和LNG,指出想用瓶装水替换自来水来满足日常生活是不现实的。

三是走极端的气候变化政治正确之路。在欧洲,一谈到气候变化,就变得有点类似宗教。大家要信气候变化,且措施越极端越好,在挪威、丹麦、英国、德国、法国都是这样,必须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极端政策,不能有任何质疑的声音。政治正确容易导致“群体思维综合征”,不允许在主流思维之外的声音存在,这往往导致非理性决策。四是脱钩。包括几个方面的脱钩:首先政治与科学脱钩,政治家基本上是顺应民意,为了选票,做出来的决策跟科学决策相距越来越远。其次是决策与执行直接脱钩。欧盟委员会有很多工作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都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们在起草文件或宣布决定时,不知道其决策对企业执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形成了决策与执行的脱钩。三是意识形态和经济互存的脱钩。俄罗斯能源与欧洲经济是互存关系,但政治正确强行撕开了本来互为依赖的两个经济体,这必将导致巨大的失血与痛苦。

影响也是四个方面:

一是民生、工业与欧洲经济严重受损。年9月6日,欧洲水泥、玻璃、钢铁、化肥、矿业、化工等12个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行业协会共同发布致欧盟委员会主席范德莱恩的公开信,指出气价、电价的上涨不仅通过通胀影响消费者,天然气和电力的工业用户也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对许多能源密集型行业而言,当前在欧洲已经没有任何继续生产的商业可行性,也没有进一步投资的可能性。相关产能的关停,开始对价值链产生严重影响,危及欧洲工业基础和基本产品的供应。二是多国政局动荡。意大利换了一个极右派女总理,英国换了一个更加激进的女首相,她在任上只待了45天又被迫辞职。捷克大游行,德国抗议,法国大罢工,欧洲这个冬天不会平静。三是欧洲能源市场被重塑。欧洲的电力市场、天然气市场都是围绕着竞争性设计的,鼓励竞争的前提是有充足的供应把成本降下来,现在反了,短缺严重。在短缺时代,怎么运营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和天然气市场?

目前电价气价高涨,与欧洲的能源市场设计有关。按照欧洲电力现货市场的定价机制,满足电力供需平衡所需的最后一台机组的报价为市场价。能源危机之下,成本最高的气电成了决定市场价格的边际机组。这种靠边际成本定价的市场机制,导致运营成本不变的挪威水电价格随着天然气价格而暴涨。

针对这个问题,欧盟理事会领导人峰会于10月20日通过了重塑欧洲能源市场的一揽子措施,要求欧盟委员会尽快拿出具体方案。该一揽子措施包括在荷兰TTF之外建立新的天然气标杆价格以更真实地反映天然气供需情况,设定天然气交易价格的波动区间来限制其激烈波动,并为天然气价格向发电领域传递设定天花板。但是重新设计需要时日,于是只好在成员国采取政府干预手段,一是限价,二是征收暴利税。让电力公司、石油公司、水电公司把吃进去的利润吐出一部分补贴消费者。

10月24日,欧洲大陆的天然气标杆价格——荷兰天然气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产品TTF,在伦敦洲际交易所(ICE)的时前(NextHour)交易中短暂出现负价格,引发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