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功能性便秘药物治疗的进展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csjkc.com/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西方国家的研究显示FC常见于老年人群,发病率高达24%,尤其女性多见[1]。有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FC患病率为6%[2]。长期便秘可引起肛裂、痔疮、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还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对患者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明显的损害[4-5],故FC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FC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当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与泻药治疗FC无效时,寻找一些新药物就变得相当重要,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促动力剂、促分泌剂、益生菌,本文就对这几类药物做一综述。

1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是促动力剂的一种,包括西沙比利、莫沙必利、替加色罗及普芦卡必利等。鉴于西沙比利、替加色罗对心血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已退出市场[6]。莫沙必利是一类非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目前仍作为临床的促动力药,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及肠蠕动,加快胃肠传输,增加排便次数[7],且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其他心律失常事件出现[8]。莫沙必利促胃动力作用较强,改善腹胀等便秘相关症状效果较好,但其对结直肠作用稍弱,临床治疗便秘多联合其他泻剂使用。

普芦卡必利是高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其为一种二氢苯并呋喃甲酰胺类衍生物,作用于肠道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和P物质而引起结肠纵行平滑肌的收缩,局部5-HT4受体激活导致环形平滑肌松弛[9],进而增加肠道动力,改善肠道蠕动反射和胃肠道的收缩功能[10]。Emmanuel等[11]的一项随机病例对照试验研究,选取名F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芦卡必利2mg和4mg治疗12周,结果显示使用普芦卡必利组结肠转运时间分别减少了12h和13.9h,而安慰剂组增加了0.5h,由此可见普芦卡必利可加速肠道运动,从而改善患者便秘症状。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19.8%,腹泻9.7%,腹胀6.9%,头痛6.9%及腹痛5.2%,在心电图方面未出现异常[12]。

普芦卡必利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便秘患者使用类似药物时也应该提高警惕[13]。Mugie等[14]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随机给予普芦卡必利或安慰剂8周以评价普芦卡必利对儿童FC的安全性及疗效性,结果显示FC患者对普芦卡必利耐受性良好,粪质也得到了改善,但其疗效并不比安慰剂明显,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率2组相近。成人和儿童对普芦卡必利的不同反应表明成人便秘与儿童便秘治疗效果不同[15],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儿童便秘患者是否适用普芦卡必利。

2肠道Cl-促分泌剂肠道Cl-促分泌剂可促进Cl-经肠上皮基底侧Na+-K+-Cl-同向转运体进入肠上皮细胞,目前用于治疗便秘的肠道Cl-促分泌剂主要包括利那洛肽、Plecanatide、鲁比前列酮等。利那洛肽是一种鸟苷环化酶C(guanylatecyclaseC,GC-C)激动剂,能引起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环磷酸鸟苷浓度升高,使得氯离子和碳酸氢盐分泌进入肠腔,加快肠道的传输及蠕动、促进大便的排出[16],也可通过降低内脏高敏感性改善便秘症状和缓解腹痛,它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一个具有这种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17]。有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利那洛肽能显著缓解便秘患者的症状[18]。

两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名便秘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利那洛肽μg/d,利那洛肽μg/d及安慰剂治疗12周,对每周达到3次或以上完全自发排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