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九成中国人都这样 [复制链接]

1#
身边总有些人一喝牛奶就容易拉肚子,早上起来空腹喝尤甚。在网上搜索“喝牛奶拉肚子”,结果有几百万条。甚至有些网友含泪发帖倾诉:

现在凌晨一点,我却还在蹲坑。

说好的睡前喝点牛奶有助于睡眠呢?

花生酱

别人喝奶是为了好喝有营养。

我喝奶是为了润肠通便……

乔迩

人肉测奶器,灵敏度极高

家附近新开一手工冰淇淋店

据称是用纯鲜奶制作,价格特贵我妈想吃又怕不是纯牛奶做的

于是先买了一个给我,让我试试

看到我有了反应直奔厕所一泻千里后我妈很满意,后来成了这家店的常客

松以

其实以上这种情况,

在医学上称之为「乳糖不耐受」。

1

我国是乳糖不耐症的“重灾区”

身边的他他他可能都这样!

乳糖不耐症是指食用含乳糖食物(如牛奶、乳制品等)后出现腹胀、胀气、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全世界65%-74%人口的高度流行疾病,具有广泛的地区和种族差异,而中国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世界范围乳糖不耐人口占比分布图(颜色越深表示该地区乳糖不耐的比例越高)最近,芝加哥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ofChicagoMedicine)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文回顾总结了乳糖不耐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能让大家更了解这个疾病,并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些解决办法。2

小时候能喝母乳的你

怎么长大后喝不了牛奶呢?

“乳糖是存在于乳品和乳制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的双糖,不能被小肠直接消化和吸收。乳糖进入人体后,需由小肠内上皮细胞分泌乳糖酶,水解乳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通过细胞的主动运转而吸收。当人体缺乏乳糖酶时,一旦摄入过量的乳品或乳制品,其中的乳糖将不能被完全分解,会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菌群的发酵下,生成一些有机酸和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导致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是啥?

牛奶中乳糖约为4.2%,山羊奶为4.6%,而人乳则高达7%。那为什么成人喝个牛奶就会拉肚子,孩子接受母乳喂养,却没啥问题?答案很残酷,小时候我们确实不存在乳糖不耐的情况,等到该断奶的时候,身体中制造乳糖酶(分解乳糖的酶,乳糖不耐的原因便是体内缺乏这种消化酶)的基因却沉默不表达了(成人后其酶活性仅为正常婴儿水平的5%-10%),由此开始了我们"乳糖不耐"的一生。■乳糖不耐症患者的3大类型。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局限性回肠炎、乳糜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营养不良等疾病,多于机体疾病康复后恢复正常;

(3)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活性随年龄逐渐降低而引起,无其它疾病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生时间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不同,婴儿断乳后开始发生,有的20岁左右时才开始出现,我国多于7~8岁时发生。

此外,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也可导致乳糖酶活性在一定时期内丧失,这种情况下乳糖酶活性可随营养加强而逐渐恢复。

3

为什么同样是乳糖不耐人群,

有人喝牛奶就没事,而我一喝就拉肚子

首先,即使是乳糖不耐,也并非一旦摄入乳糖就会出现不良反应,而是当摄入超过一定“安全量”后才会出现反应。像有的人不会一次性摄入太多乳制品,或者是喝牛奶同时配合其他食物,这样就能减缓乳糖的运输时间,从而避免乳糖进入肠道过快导致无法分解。而且,不同人对乳糖不耐受的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摄入乳糖“安全量”大小也是因人而异。此外,乳糖的代谢除了乳糖酶发挥作用外,肠道内细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部分乳糖会在小肠内进行消化,未被消化的乳糖则会进入大肠。我们大肠内含有丰富的细菌,作为益生菌之一的双歧杆菌非常喜欢以乳糖为食物,从而可以帮助代谢乳糖。如果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较多,未被小肠消化的乳糖同样可以在大肠中回收利用,就可以减轻甚至避免不耐受反应。所以为什么别人没拉肚子而你却拉肚子,总结一下就是:1.不同人的乳糖耐受程度不相同,摄入“安全量”也不同。2.摄入乳制品的方式不同。3.肠道内菌群不同。4

在乳糖不耐反应和对牛奶的爱之间,

我该如何取舍?

照以下方法做,不用取舍,放心喝奶!

1.可以把每日的牛奶分三次,搭配早饭、午饭、晚饭来喝。每天摄入量在ml以内是没问题的,同时注意不要空腹喝。2.选择酸奶或舒化奶。酸奶经过发酵工艺,因此乳糖含量相对较低。而舒化奶则经过特殊处理,更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3.保持每日摄入一点乳制品的习惯。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大肠菌群逐渐适应膳食乳糖,有助于缓解和降低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更多详细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