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意料之中,中国学生留学梦不止 [复制链接]

1#

自去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出现,给早已平民化的留学热潮,披上了一层不确定的外衣。如今疫情渐缓,留学*们的留学意志是否坚定、什么时间选择留学、去哪里留学、线上课程效果几何等疑惑凸显。此时的抉择,至关重要。前不久,新东方连续第七年发布了《中国留学白皮书》,其内容涵盖当前的留学现状、留学考试指导、留学生就业意向及趋势、中国留学生的境外生活、中国留学生海外消费行为和金融行为等多方面内容,呈现了当前留学环境的整体变化和留学行业的发展趋势,为留学家庭及计划留学的学子们提供了参考。而在《中国留学白皮书》所提供的参考外,从不同留学个体的身上,也闪烁着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的启发之处。几位受访者的经历,印证着白皮书所呈现的数据,他们的选择,既是个体成长的脉络,也与时代之间发生着共振。提早铺垫的留学路

据《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留学规划正在逐步提前,尤其近三年来,处于高中阶段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意向留学人群中已经有过海外学习经历的占比呈上升态势。

读初三时,郑惜璐的留学计划被正式提上日程,她开始着手学习托福,进行语言训练。更早之前,她九岁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被父母“推出国门”,在没有家长陪同下,前往韩国游学。七天时间里,她艰难度日,同伴的欢笑包围着她想家的泪水。郑惜璐后来在她十七岁出版的文集《初》中总结:(我)对世界的向往,要比九岁再晚一些。她的父母够“狠”,意识可谓超前,让她自小就有机会接触多样的求学环境。于是从初中开始,美国、德国、斯里兰卡、罗马尼亚等地都成了她游学和做义工的目的地,郑惜璐的好奇匣子随之被彻底打开,当初那个躲在异国卫生间抹眼泪的小女孩,最终留在了感恩父母的回忆片段中。郑惜璐初高中的寒暑假向来忙碌,她辗转在异国他乡,接触不同的文化、艺术、建筑和人,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并洋洋洒洒地码字记录,独立思考所得闪烁于行文中。当和她同龄的高一学生正被升学的新奇感和高考无形的压力你追我赶时,郑惜璐有了对“主流缺失”的审美认识,她这样评价罗马尼亚:“我不鄙视这样的主流缺失,也不轻蔑这样的多元混杂。我反而羡慕他们的‘非标准化’……罗马尼亚没有特色,因为她本身就是特色。”和国内大多数学生相比,郑惜璐的成长也是“非标准化”的,难免与主流发生冲突。初二那年秋天,郑惜璐获得了去美国游学的机会,时长三个星期。以游学为由,向公立学校请假至少两个星期,可想而知其中的重重困难。当被问到为什么本科就去留学,郑惜璐的理由直截了当:不适应国内的应试教育。哪怕她过往的所有经历再与众不同,也不如这个缘由来得让人难以辩驳。游学也是门大学问。她对游学有着清晰的认知,“能在对世界好奇心正盛的年纪见天地,见众生,又何愁见不到想要的自己。得知天下之大者,而欣然前往。这就是我心中的知行合一”。郑惜璐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习惯,从她第一次孤身游学开始,就已经被迫直至主动地开始养成。升入高中两周后,她直接给英语老师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