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棉花都有哪些种植条件如何管理 [复制链接]

1#

棉花作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可以说在全世界都少不了它的种植,它的用处也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广泛的。平常说的棉花是开花后长出的果子成熟时裂开翻出的果子内部的纤维,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棉花都有哪些种植条件及如何管理吧!

光照条件

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据测定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勒克斯,光饱和点为7~8万勒克斯,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勒克斯,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水分条件

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不同,播种至出苗0~2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苗期0~4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初蕾期0~6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5~75%为宜,盛蕾期后0~8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不能低于60~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5~70%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土壤条件

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热量条件

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对热量条件反应最敏感,播种至出苗大多需要7~20天,需要活动积温~℃,当棉花播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时7~8天即可出苗。如果播种后气温不稳定,虽平均在15~17℃,大约需要20天才能出苗。日平均气温越低,播种至出苗需要的积温就越多。开花至吐絮阶段热量条件不但影响棉花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棉花品质,同地区、同品种当开花至吐絮阶段间隔日数明显延长的年份,这个阶段积温偏多,则棉花产量和品质就明显下降。

如何管理

棉花种植的时间各地各不同,因为各地的气候温度都不同所以在种植上的时间也不同。在我国种植上的时间一般都在三月份左右。因为它不像种豆子,花生,芝麻直接种下去,因此棉花需要前期孕育棉花苗。再等到一个月左右,可以进行分离来种植。棉花是个喜欢阳光的农作物,在阳光充足下会迅速的生长。棉花在种上地里需要各种营养和水分来供它生长。在中期生长需要水分,到后期它的根须扎得更深,自己可以吸收地下的水分就不需要人们来浇水了。但肥料还得跟得上。

棉花种植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大概四十厘米左右,过于太近会导致一些棉花得不到阳光,在得不到阳光的同时影响它开花最会导致结果。所以宁可少种也不可种的过稠。到棉花长到一定程度时要进行给棉花剪去多余的枝条,以免影响结果,在其之间土地里有杂草要进行清除,不清除它也会吸收棉花的营养成分,对棉花的生长都不利。

我们种棉花知道,它容易生病,还会遇到病虫的入侵。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对棉花的生长和质量造成一大笔损害。还会降低农民的收成。我们来看看一般都会遇到什么样病情,棉花枯叶子是最常见的也是对棉花生产比较厉害的一种病。如果遇到这样的病情,就及时的喷杀农药,严重时就要把它弃掉,以免感染到其他好的棉花上。处理不当就会整片的死亡。

还有常见的棉花虫,这种虫专吸棉叶上的叶水,会影响叶子枯萎,不能使叶子正常的生长,使整个棉花都不能正常的发育。会导致收获减少。我们既然种上了,就要好好的护理去管理好。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悯农高效防流失肥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性肥料,其特点为双控双聚,松土透气。

一,控释控失特点

本产品融入土壤后会形成团粒结构,把有效养分包裹在土壤中,凝聚在植物根系周围,不随雨水流失,根据作物生长所需,随时补给养分,提高利用率。

二,聚肥聚水

本产品融入水中20分钟左右,产品中的双聚因子会重新吸附水中的养分,形成有机聚合物,融入土壤之后可达到聚肥聚水的功效。

三,松土透气

产品中的双聚因子会让板结的土壤快速形成团粒结构,从而达到松土透气,旱天不见裂,涝天不积水。

我国土壤因过量施肥已造成土壤板结严重,无法形成团粒结构。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由于通气孔隙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土壤透水通气能力,因而可以大量地接纳降水和灌溉水。当下雨或灌溉时,水分很快由这些通气孔隙渗入土壤,在水分经过团粒时,逐渐渗入到团粒内部的毛管空隙中,使团粒内部充满水分,多余的水分继续下渗湿润下面的土层,从而减轻了土壤地表径流的冲刷侵蚀。所以,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既不像黏土那样不透水,也不像沙土那样不保水。

当土中大孔隙里的水分渗过以后,空气就得以补充进去,团粒间的大孔隙即为空气所充满,而团粒内部多为毛管孔隙,其持水力很强,使水分可以保存下来,源源不断地供应作物生长,这样就使水分和空气各得其所,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2)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之间的大孔隙有空气存在,有充足的氧供给,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分解快,养料转化迅速,可供作物吸收利用。而在团里内部缺乏空气,进行嫌气性分解,有机质分解缓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团粒外部好气性分解愈强烈,好氧愈多,扩散到团粒内的氧则愈少,团粒内部嫌气分解亦愈强烈,养分释放的速率就更慢。所以,团粒结构土壤中的养分是外层向内层逐渐释放的,这样一方面能源源不断的供作物吸收,另一方面又保证一定的积累,避免养分的损失,起着“小肥料库”的作用。

(3)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内部的小空隙保持的水分较多,温度变化较小,可以起到调节整个土层温度的作用。所以,整个土层的温度白天比砂土低,夜间却比砂土高,使土温比较稳定,有利于需要稳温时期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

(4)改良耕地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比较疏松,使作物根系穿插容易。而团粒内部又有利于根系的固着和给予较好的支持。另外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粘着性、粘结性都低,从而大大减少耕作阻力,提高农机具效率和耕作质量。

河北悯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服务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