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便秘了吗?
那种坐在马桶上、脸憋得通红,但是便便迟迟不肯下来的感觉......
真难!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国外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便秘的症状谱以排便费力最为常见(81.0%),其他症状依次为粪便干硬(71.5%)、排便不尽(54.2%)、直肠堵塞感(38.8%)、腹胀(36.7%)、排便次数减少(35.6%)和需辅助排便(28.4%)。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境相似有关。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AID等。
儿童便秘多数为功能性便秘,患病率为0.5%~32.2%。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家庭教育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前者包括告知患儿家庭辨识克制排便行为和采取干预措施,如规律如厕、记录排便日记,以及建立成功排便的奖励制度。合理饮食包括足量饮水,均衡膳食,鼓励母乳喂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如何缓解和治疗便秘?
一、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多项研究证实,增加膳食纤维可改善便秘症状谱,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疼痛和结肠转运时间等。膳食纤维的摄入推荐量为20~35g/d,并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
每天摄入2L水会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因此多项便秘指南推荐水的摄入量为1.5~2.0L/d。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除了运动受限外,便秘患者参与其他运动项目的频次和程度无严格限制,一般推荐运动量为30~60min/d,至少2次/周。适当增加运动量可能对日常运动较少或老年便秘患者更有效。
二、便秘患者需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2h内尝试排便。如厕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与排便无关的因素干扰,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研究证实,相比于坐位排便,蹲位排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提高患者排便满意度。故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三、如果你的生活习惯无可挑剔,但便秘的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那就可以考虑用药。虽然调整生活习惯是缓解便秘的基础,但有些时候还是需要药物辅助通便的,来缓解严重便秘的痛苦。对于急性、临时的便秘,首选的快速解决方案是甘油栓剂(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开塞露),见效快,使用后15分钟左右就可解决便秘。而对于更多的慢性便秘而言,我们更推荐口服的聚乙二醇散剂和乳果糖制剂。不过,相比开塞露,聚乙二醇和乳果糖的作用时间稍长,大概需要1~2天才能见效。更大剂量的聚乙二醇散剂,还常被用作肠镜检查前排净肠道粪便的手段。不过聚乙二醇、乳果糖都是「渗透性轻泻药」,使用过后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可以考虑喝蜂蜜水、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等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总结要想摆脱便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很多便秘不需要药物的缓解和治疗。「渗透性轻泻药」相对其他泻药,虽然更安全,但长期连续使用可能有额外的用药不良反应。所以,先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吧,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通便药物,还是要经过医生评估确认。如果本来管用的药物变得无效,或者便便突然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也要记得赶紧……去医院哦!参考资料:1.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广州)2.丁香医生:总是便秘怎么办?5点带你走出困境
往期回顾
1.柳叶刀:一次肠镜可保17年平安!22类人群必须尽快去做检查!
2.上海发布:大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等14种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指南
3.肠道健康,重视早筛:5类人要特别注意!
4.结肠癌:十万个为什么?
5.一文读懂:结肠癌的分期和分期治疗
——本期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