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书里,泄泻和痢疾常常放在一起说。但是什么是痢疾?什么是泄泻?我们往往很模糊。
近几日,遇到几个拉肚子的患者,于是着重研究了一下泄泻和痢疾这两种病症。
古代病名分类,有的是按症状分类,有的是按邪气分类,这个痢疾和泄泻,既是按症状分类,里面又包含了邪气。
其中,按邪气分,泄泻多为寒湿,痢疾多为湿热。按症状分,泄泻多为大泻,水谷不化,下利清谷。痢疾多为里急后重,小泻或者下利清水。按脉像分,(泻脉自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湿缓弱,多在夏月。痢脉多滑按之虚绝,尺微无阴涩则少血。摘自《万病回春》)
按其病因来说,(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温燥。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此其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摘自《四圣心源》)
其治法:泄泻之症,只因脾胃虚弱,饥寒饮食过度,或为风寒暑湿所伤,皆令泄泻。治须分利小便,健脾燥湿为主。若泻太多而不止者,当用补住为要。若泻不止,手足寒、脉虚脱、烦躁发呃、气短、目直视、昏冒不识人者,皆死症也。若泄泻初起,不可就用补塞,恐积气未尽而成腹疼饱闷、恶心烦躁发呃而死。直待泻去四五次,方可补住。此大法也。痢疾不分赤白,俱作湿热治之明矣。赤属血、白属气;赤白相兼,脓血杂痢,皆因脾胃失调,饮食停滞,积于肠胃之间多。摘自《万病回春》
泄泻比较常用的方剂一般有:温脾汤、附子理中丸、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四逆汤、诃黎勒丸等等。痢疾常用方剂为:桃花汤、白头翁汤、甘草泻心汤、*芩汤、人参干姜*连*芩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四逆汤、猪肤汤、白通汤等。
临证需要详细辨舌脉证,先辨寒热,然后再辨燥湿风,然后再分虚实。进行处方。
编辑不易!
?山高云淡
您的打赏,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