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了。很多人看热闹,专业人士看未来、看跨国头部企业的战略布局。虽然很遗憾笔者报名时间晚,没有获得现场看进博会的机会,但从各种公开报道,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TOP级的外企,在战略布局和长远发展方面的精心谋略,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思考,战略不完全一致,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共同特点。以管窥豹,看代表性的几家企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本土企业,目光要更放长远。眼下,我们为生存而战,但不意味着我们的眼光只能盯着现在。
1
赛诺菲
作为三朝进博会元老的赛诺菲,在进博会所显示的谋略和布局,值得思考。
创新药布局:加速布局罕见病用药和疫苗。赛诺菲预计年前向中国引进超过25种的创新药品和疫苗。
名称
靶点
潜在适应症和说明
Venglustat
口服葡萄糖基神经酰胺合酶(GCS)抑制剂
戈谢病、法布雷病、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病等等
SAR
口服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损伤
Fitusiran
每月一次皮下RNAi
适用于伴或不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及血友病B患者
Flublok?
重组四价流感疫苗
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重组四价流感疫苗
Nirsevimab
呼吸道合胞病*感染
全球首个可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单抗
Menquadfi?
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全球首个被FDA批准的使用破伤风类*素作为蛋白载体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Hexaxim?
六联疫苗
全球首个全液体、即用型、不含防腐剂的六联疫苗
药有所保:在支付体系方面,赛诺菲携手京东健康、零氪科技、病痛挑战基金会及水滴公益共同建立了“罕见病保障创新支付协作机制”。通过公益基金、社会众筹,商业保险及药品援助福利等方案的组合,提高罕见病医疗和药品的可及性,缓解罕见病患者的支付压力,共同破解罕见病支付难题。
数字化创新:赛诺菲有云端智能知识管家、智能音箱、血栓管理AR工具等,携手初创企业(爱特曼(Atman)、声智科技(SoundAI)、医微讯(InVision))和顶尖人才,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引领中国医疗领域数字化创新业务的向前发展,共建创新医疗健康生态。
医防协同下的智慧公共卫生体系:医防协同创新,赛诺菲巴斯德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并联合本土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首次提出对中国未来城市智慧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构想,从监测、预警、响应和防控的维度设计、开发出三大创新解决方案,全方位构建智慧公卫城市,助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
众所周知,疫苗是赛诺菲的重要支柱,将公共卫生、智慧化、医防协同融为一体的“智慧公共卫生体系”,这一全新的公共卫生体系创新生态链搭建,不仅为赛诺菲的疫苗产品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布局,在数字化时代下疫苗生态体系,赛诺菲也将占领生态链的制高点。
对*策的把握、市场的敏锐、全新技术手段、未来的战略眼光,与赛诺菲的产品天衣无缝的结合,不得不为赛诺菲的战略点赞!
2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也是三届进博会元老。
阿斯利康在本土是最早启动智慧医疗战略的外企,也是笔者一直以来推崇学习的外企。
年阿斯利康就提出:通过3D(3D是指诊断(Diagnostics)、设备(Device)、数字化(Digital)/互联网)创新理念,希望能够把疾病诊疗的各个环节从孤岛连接成大陆,为患者打造端到端的全病程解决方案,满足患者在每一个诊疗环节中的需求。当然作为药企还有一个D(Drug),实际上是4D战略。
此前,阿斯利康开展与制药企业、器械公司、创新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共建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完整解决方案,推动医疗全产业链融合。从雾化吸入室开始,先后共推动了14项创新方案实现全国落地家医院。
研发创新:作为一个药企,研发创新是最根本的核心战略。阿斯利康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正式揭牌。未来将从支持新药上市工作向更早期研发扩展,并不断利用生物分析、转化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携手中国优势资源,助力全球新药研发。
智慧医疗:在进博会上,阿斯利康也持续展示了他们在智慧医疗上的战略延续。在医疗人工智能、基层智慧医疗、精准诊断、健康物联网、数字化医疗、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等智慧医疗领域,全面融入地方经济,推动医疗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从这些名词上,大致可以判断阿斯利康的未来步骤。
产业合作:从年阿斯利康无锡I·Campus生命科学园开始,年阿斯利康与杭州市共建的杭州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也揭牌,阿斯利康在与地方的产业合作方面步入了快车道,也意味着阿斯利康在成为战略性的创新平台型公司开始了新征程。
创新基金:去年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携手中金资本成立全球医疗产业基金。作为阿斯利康全球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阿斯利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强大优势和中金资本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聚焦患者亟待满足的健康需求,覆盖包括全球新药研发、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扩大海外创新引进和本土创新孵化。
阿斯利康在跨国传统药企的转型道路上别树一帜,在中国医疗产业未来基层化、数字化和消费化方面,提早布局。围绕着4D战略和创新生态体系,阿斯利康推动了从产品合作到产业合作,乃至科技创新园的落地。而科技创新园的布局又为产业融合布下了良好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创新基金又为产业合作保驾护航。
阿斯利康构建的未来的生态体系所做的各种配套和组合,又使得各个产品对这个体系的依附性更好。能不为阿斯利康的战略点赞么!
3
总结
罗氏、拜耳等这些跨国药企,在进博会上也都展现了创新药品、精准诊断与治疗、预防、疾病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病程管理的理念,或多或少都在与数字化结合。
实际上,医药行业从业人员都很清楚,药品玩法已经到了一个平台期了,创新药也有难度(PD-1竞争的惨烈与化药集采相比,不遑多让)。如果还在按照原有的销售模式行动,就只能行走在合规的边缘。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市场的重塑和变通,从满足患者机会、帮助医生解决问题入手,帮助解决未来问题,着眼于未来的医疗需求和变化,挖掘深层的市场机会。
从销售驱动向准入驱动转变,推进诊疗模式的一体化是很多外企在努力的方向。从传统销售模式开始,借助数字化开展医防协同、基层化,着眼于未来的创新药研发,协同合作共同完善支付体系,才是本土企业的未来。
虽然眼下,本土企业为生存而战,但不意味着我们的眼光只能盯着现在,需要一个创新的模式和更为长远的目光,才能更好的达成新时代下的药企服务于患者和医生的终极目标。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