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初代MSX沉浮录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个人
TUhjnbcbe - 2025/6/23 22:55:00

在我有限的知识里,世界上最早的电脑标准化规格就是MSX。

MSX诞生于80年代,而当时电脑在中国还是十分稀有的产物。在90年代86系的电脑出现时,中国已经跳过了8bit电脑,直接进入了16bit甚至是32bit的时代。又因为日本为了快速普及电脑,致力于在电脑中加入对日文文字的支持这一特殊的电脑使用环境。使得日本的电脑及其独特的构架与技术很少能在世界范围普及。

虽然MSX是由微软发起,但当时日本特殊的环境,使大批著名厂商投身于这一制式,研究和发展各式机型。这也是岛国在科技上倾举国之力向世界发起冲刺。

SONYHB-F1MSX制式家用电脑

MSX的诞生

MSX诞生于年的秋季,正值电脑业界的春秋战国,各大公司都拼尽全力做着属于自己的硬件。对于当时的电脑业界,重要的不在性能,而是在于创意。但反过来说,除了那一点创意,大家的性能都不相上下。而针对这种情况,将各种各样的技能集于一枚LSI中,并将各种LSI组合在一起的电脑也在市场上攻城略地。

本文还是主要将视点放在MSX上,所以对于当时的历史只能割爱。但是在那样一个混沌的年代,自然有不少用户及软件厂商希望标准化规格的出现。毕竟如果硬件规格相同,那么软件也将共用,比起针对各种电脑重复冗长的移植作业标准化规格将节省大量时间以及劳力。

终于,在当时已经是业界大拿的微软及日本电脑软件出版重镇ASCII的主导下,MSX这一标准化的规格诞生了。MSX的规格是搭载微软的BASIC,CPU为Z80,使用德州电子的TMS作为VDP,并使用通用公司的AY-3-程控发声器音源。将这些LSI组合在一起的话差不多是当时电脑的平均配置。(在当时也有不少配置相同或相似的电脑,例如东芝的M-5等)

乍一看不过是平均水准的规格,但是在扩展性上下的功夫是出类拔萃的。平均水准是标准化规格这一要求下而出现的必然性问题,也是需求。但是当时的电脑制造商多以个性取胜,标准化规格即使磨消个性,可以说这是自上断崖的一条险路,于是MSX的各加盟制造商就需要尽可能在硬件里留出扩展的可能性。

PAXON

MSX初期的名机PAXON。虽然MSX大部分是输出AV信号连接电视机使用。但PAXON刻意使用了专用显示器。与现在的一体机不同,PAXON本质上是一台内置了电脑的电视机。发售时的宣传口号便是“MSX电视”。乍一看是一个高端家电,但是一台电脑显示器,还有电视功能,只要12万日元!实在划算。而且MSX更是标准化规格,将标准化规格的电脑和家电联结在一起,在现代看来这个想法很超越时代。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应该是键盘选购这一莫名其妙的地方了。

MSX的存储器构成

要说MSX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最简单直白的回答可能还是存储器了。存储器全部是插槽(我暂时只想到这个词,回头游戏卡带的插槽就叫卡槽好了)的形式,并且有四个。

这些插槽之上还可以再扩张四个插槽,最多可以扩张到16个(虽然扩张的存储器因为访问时机的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外设无法使用)。这个存储器可担任RAM、ROM、I/O等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我只能叫它存储器了)。每个插槽有64K字节的容量,也就是说最大可以拥有1M字节的存储器,这在83年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本来Z80这款CPU只能访问64K字节的存储器,于是需要更多的储存器时,就需要进行库切换。如果一次性将整个库切换掉的话,程序运行的协调性会出现问题而失控,于是MSX的对策是将一个64K字节的存储器分为4个16K字节的四个面,以面为单位进行切换。

上面的表格就是MSX的存储器的结构了。四个16K字节的面构成一个64K字节的槽,最大可以拥有16个存储器,也就是64x16=,1Mbyte。

这是一块YamahaMSX2YIS的升级板,容量1Mbyte

Basic或是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的缩写哦)的ROM通常配备放置在第一第二面上。原则上用户存储器可以放置于一二三四任意一个面上,但是在使用Basic时,Basic会固定地占用第一第二面,用户存储器就只能放置在第三第四面上了。MSX的初期,32K字节的RAM通常被摆放在第三第四面。

MSX的游戏卡带,对于CPU来说就是插槽上的扩张ROM。在MSX的启动序列中会对所有的插槽及扩展槽的所有面的头两个字节进行检测,如果在那面中检测出ASCII码的“AB”(及16进制的)则对该面进行调取。如果在卡槽中存在扩展硬件,则对该硬件进行初始化并登录;如果是游戏程序,则运行该程序。接着这一机制,MSX实现了在当下称为“热插拔”的技术。

MSX的个性

就像本文最初说的那样,要让MSX成功,就需要让他有制造商自己的特色。当时新加入到电脑业界的制造商们都费尽心思的让自己的电脑有所特色,特立独行,电脑的兼容性对他们而言反而是个绊脚石。

但是MSX则能给卡槽接上特立独行的硬件外设,来满足这个条件。一台既成的电脑,加上制造商提供的独门外设,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制造商个性的电脑。这对当时的家电制造商来说时充满诱惑的。虽然更多的厂商只是在内置的ROM里写入各种各样的软件。也有索尼这样的发售多种颜色的机体,往MSX里带入时尚要素的。

这张图片的发布者宣称: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和键盘的照片了……

做摩托的网络硬件制造乐器公司YAMAHA推出了有特制卡槽MSX“YIS-”,来连接自家的合成音源及混音面板。不过特制卡槽是选购项目。而没有这个特制卡槽,YIS-和其他的MSX也没什么区别。

当时的电脑业御三家的富士通(还有两个分别为日本电机和夏普,对,就是那个夏普),则制作了能和自家电脑FM-7联结的MSX。配备高性能CPU的FM-7与游戏性能良好的MSX强强联手,通过FM-7来操作MSX,并能将MSX的存储器作为扩展存储器进行使用。

这台FM-7上正在运行Hydlide2,年发售的开放世界CRPG

日立也做了带有数据磁带及手写板的MSX。只是那个手写板,只能输入英文字母(???那有什么用)。像这样,一台既成且廉价的MSX之上,重视扩展性并兼顾兼容性。MSX着实非常巧妙。只是因为廉价,MSX在图形性能上有些糟糕,这是MSX的软肋。在制作游戏时,能够同时使用的颜色不多。而作为工业或商用电脑,分辨率又捉襟见肘。这一问题一直持续到了MSX2的发售。

日立的MB-H1

特别介绍下三菱电机发售的Tele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代MSX沉浮录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