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身背电脑包的年轻人匆匆踏入写字楼,开始一天的忙碌;午后,他们三五成群来到“创业咖啡馆”:一杯咖啡,一场交流,碰撞创业想法;不远处的路演大厅里,顶着海归或博士头衔的一批批创业者轮番走上讲台,激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对创业项目的规划,从与投资人洽谈到获得初创支持最快可能只需几分钟。
这是位于杭州余杭区以“互联网创业”为特色的梦想小镇里,时常可见的活力场景。
全国“双创”示范区,全球创客集聚地,移动支付之城,移动办事之城,国际软件名城,全国云计算之城,会展之都,文创中心——随着城市金字招牌越树越广,站在建党百年奋斗之路的节点,杭州这座千年古都正以无限“活力”展示着自己最鲜明的时代标志。
活力的背后更是一个个充满创造力的个体——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着万人,每天诞生家企业、个有效发明专利,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市场主体;境内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2.81万亿元;去年43.6万35岁以下大学生涌入杭城,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多年居全国首位。
随着人口虹吸效应的日益凸显,新兴产业的红利与日俱增:去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的26.6%;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势强劲。
如果说,在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既往与现代完美交融的活力是个奇迹,那么奇迹背后蕴藏的,正是一代代坚守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共产党人的努力——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大气开放”的胸怀,为五湖四海来此定居的每一个人铸造公平的筑梦舞台,让追梦者站到城市舞台中央,在共同成长、一起圆梦的过程中,守望相助、彼此温暖、感受幸福。
“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G20工商峰会上曾这样推介他工作生活了6年的城市。
习近平表示,在中国,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有很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大发展、大变化,许许多多普通家庭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这一点一滴的变化,汇聚起来就是磅礴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发展进步,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心中有民:英雄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
打开手机,填写账号,点击申请,车牌补贴即刻到账;出门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点景区还可全部免费——3月初,27岁的杨金龙通过申领“杭州人才码”再次感受到了这座第二故乡对技能人才的礼遇。
杨金龙出身云南保山市辛街乡一个农民家庭,年初中毕业后想学门技术减轻家庭负担,便在老师推荐下到杭州研读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
“上学前我没有摸过车,但对各种颜色的油漆很感兴趣。”杨金龙告诉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