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原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说的痰饮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TUhjnbcbe - 2021/6/8 23:37:00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中医所说的痰饮是指人体内水饮代谢发生障碍后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的致病因素。其致病原因一般分为内伤和外感诱发两种。历代医家将痰饮分为有形、无形。

1,按有形和无形分,痰饮分为有形之痰饮,无形之痰饮。

(一)有形是指肉眼感官,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包括实质性的痰,和呕吐物,还包括痈疽切开流出的浓。此种情况临床多表现为呼吸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

(二)无形的痰饮:是对症状疾病而言的,是指由痰饮所引起的特殊症状和疾病,如:舌苔腻,脉滑,就可以判断体内有痰饮,叫无形的痰饮。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病及神经性和精神性疾病多见。

痰饮的中医病症学含义:包括四种病症,是指悬饮、痰饮、支饮、溢饮,等病症的泛称。狭义的仅仅是指四饮当中之一。

痰饮的形成:

总的机制是脏腑气化失司。以肺、脾、肾为要。以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肺不行水、脾不运化、肾失气化。“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虚水泛为痰”。以前讲过的有关气的生成机制内容里提到过水液在人体的整个运行过程,首先,水经口进入胃,在胃火的作用下进行初消化,再进入脾,在脾阳的温化下变成轻的气体形式。就像白开水开锅后的水蒸气向上升一样,把水气输送到肺脏,肺在此时把呼吸进来的轻气(氧气)与脾运输的水汽相结合变为宗气,气体上升到最高位时,就会下降。此时就体现了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宣发功能把一部分“气”向外排泄,变为汗,或经口排出;还有一部分在体内通过肃降功能下输返回到脾,与脾脏的浓稠营养成分即水谷精微结合后再转输至心脏,变红为血,进而输送至全身各个脏腑、经络、筋骨,起到营养经络的功能。还有一部分水气继续向下输送至肾及膀胱,通过肾及膀胱的气化,一部分在向上运送循环利用,少一部分无用的水通过肾的泌别功能排出体外。这就完成了水液在人体的一个循环过程。在整个水液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肺脾肾某一个脏器的病变,都会引起体内水液的运行障碍,发生水液潴留现象,造成痰饮病的发生。肺部受到外来寒邪入侵,水气遇冷化为水,水留于肺则成饮病,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脾脏阳虚,水液运输不畅,造成四肢困重,少食腹胀拉稀。肾阳不足,水液气化无力,造成膀胱蓄水,排尿不畅,进而引起全身水肿。

痰饮的致病特点:

(1)痰停留在体内,阻碍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痰无处不到,随气而行,但是痰必然要阻遏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必如:麻木、半身不遂等全身症状,停留积聚在局部会形成痰核、瘰疬)

(2)阻滞气机:阻碍脏腑气机运行,导致不同脏腑的气机的运行升降出入异常,表现出不同的特殊症状。(比如:咳嗽、咳痰,肺气不宣,表示肺有痰饮。比如:恶心、呕吐,特别是胃内物呕吐出来含水多,表示胃中有痰浊、有水饮,判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3)影响水液代谢:痰饮停留体内,阻遏三焦水道,影响了调节水液代谢脏腑的功能,就会加重水液代谢失调,导致机体内外水液代谢不能平衡,出现某些部位的水肿,比如肺部水肿,肾脏水肿等如有外邪诱发还会引起体表水肿肿胀。

(4)易于蒙蔽神明:“痰迷心窍”。痰饮侵袭于心,使心神发生异常,表现为神志失常,甚至谵语发狂,意识不清。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说的痰饮病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