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从方法论进行了90后管理经验分享,本期将从实战篇分享90后管理之道。
01
很多人都被这两条坑的体无完肤啊。
老板求你加入的时候,那叫个痛快:人你自己招,薪资你自己定,你的团队你说了算!
结果等你加入了,发现下属这个是老板的小舅子,那个是合作伙伴的亲戚,你的顶头上司还嫉妒你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处处给你穿小鞋……
你惨兮兮的去找老板,老板和善的安慰你:『小伙子不要着急,我请你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嘛,如果这点事你都处理不好,那我怎么放心把更大的资源交给你呢?加油!我看好你哟~』
于是你一腔热血投入到事业中,没过多久就发现了问题:
1、下属能力差不说,还不怎么配合工作
2、招人的名额拖了几个月始终申请不过来
3、拟定新的绩效激励制度,上司看了就放在一边:『小伙子很有能力,不过初来乍到,要先学会融入团队。遇事别着急,你看你还是年轻,情商需要再提升一下啊~』
在我年轻的时候,总会觉得,真正NB的管理者,应该是见人说人话见*说*话,八面玲珑,力挽狂澜,四两拨千斤,能把一群绵羊带成狼……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不可能通过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雇佣这种松散的关系,改变一个受了十几年教育,已经形成稳定的人格、三观的人类。
或者说的更直接点: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改变另一个人,除非那个人自己想要改变。
我在看明史时,曾读过关于戚继光征兵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刚开始备战抗击倭寇的时候,戚继光发现当地的明朝*队作战水平差,*纪涣散,无斗志,战斗力只有5。
戚继光并没有怀疑人生,也没有去胡乱翻看什么『管理者十大守则』、『每天一个管理小故事』、『培养领导力的个法则』这类垃圾读物,硬着头皮去改造腐朽的*队。
他自己走访各地,在一处民风彪悍的地区,招募几千农民自行训练,理论+实践+正确的对象,打造了当时亚洲最强的*队。
如果你没有实权,只是个光杆司令,想要打造于自己的优秀团队,那还真的是不太可能。
很多公司的福利待遇都是统一规定的,一帮大叔带着一群小孩子喝酒唱K,虽然大家都觉得没啥意思,可你也没权力另开小灶,去做些年轻人都喜欢的事情,自然很难让下属们感受到你的关怀。
免费零食?弹性工作制?出去郊游烧烤?定期的头脑风暴与分享会?
你没有权力去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最终结局无非是部分人被同化,另一部分人选择离开。
没有实权就意味着,你无法约束下属的行为,无法建立你自己的规则,无法给团队进行换血。没有强大团队作为后盾,你很难在公司中获得话语权,也很难做出任何的成绩。
总之,你的权力或大或小,但终归要有。
02
现代人的职场生涯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从基层员I到管理者的改变。
这种转变并不仅仅是升职加薪这么简单,它意味着思维方式与看待事务角度的改变。
要成为怎样的管理者?很少有人会认真的思考这点。
温柔、善解人意、愿意给员工宽松环境;严厉、残暴、独断、对下属要求苛刻;不同风格的管理者,其管理团队的策略、理念也是不同的。
管理风格一般都会和管理者的性格有很大关联,所以在确定自己管理风格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去分析。
如果本身是性格好、待人热情、亲和力较强的人,那么在管理团队中,生硬的伪装成严厉、强势、采用高压策略去管理下属的领导,其管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初期的管理者在管理风格上往往会模仿自己的上司或崇拜的企业家。(比如国内模仿乔布斯的风潮……)
在我看来,想要塑造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最好的方式,就是做自己。
会有无数的人对你说,管理者应该怎样怎样,你这样不行blablablaba……
坚持做自己就好。
没人会喜欢虚伪、别扭的上司。
03
团队换血这件事情,是所有管理者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这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
它涉及*治斗争、协作效率、团队氛围,甚至是公司价值观与未来走向。
在这里先不展开说,只强调一点。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你所用,所谓『任何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都可以发挥自身长处』是纯粹的鸡汤。
如果发现团队中存在不合适的人员,在可接受的成本下,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其换掉,尤其是团队人员较少的时候。
04
有时我看到下属在无所事事的发呆,并很早离开公司时,内心都会产生一种不满的情绪。
这种情绪是下意识产生的。
但我很清楚,这种情绪是有害且错误的。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
1、我没有把工作分配清楚,导致对方手上确实没什么事情。
2、没有养成下属的良好的工作习惯,比如及时反馈工作进度,让大家了解各自从事的事情。
这不是下属的问题,而是我自己的问题。
是我自己没有把任务安排得当,导致下属的工作中出现空白,人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为什么不能早走?
如果以什么早退、不努力等理由对员工进行批评,相当于自己把自己定下的规则破坏掉,以后没有人会信服你所作出的规定。
在制定一些基于团队的核心规则时,多思考,慎重做出决定,一旦决定做出,就不要轻易修改,否则对团队氛围会有很大的影响。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