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宝宝腹泻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那么,宝宝腹泻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我们一起学习下吧!
误区一宝宝高烧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医学观察:父母可不要小瞧几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而电解质是维系人体血浆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基础,水对人体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婴幼儿严重脱水可导致生命危险。相反,高烧是婴幼儿对抗疾病的一种机制,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可怕。
误区二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医学观察: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病情,一般腹泻症状只需口服补充水分,而“吊水”(即输液)主要针对频繁腹泻出现脱水症状的孩子,目的不是止泻,而是补充水分。由此可见,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孩子尽早止泻、恢复健康。
误区三宝宝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给药
事实上,每一次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没有能力总结和辨别的,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由于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要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滥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相反,对儿童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婴儿,因为止泻药会抑制体内*素的排出,加重病情。
误区四拉稀是病从口入,限制饮食就天经地义了
殊不知腹泻期间,儿童未被病菌影响的部分肠道并未丧失消化能力,这时可吃些热量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完全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导致孩子发生营养不良或生长停滞。
家长应鼓励孩子进食,脱脂奶、稀饭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对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或稀释牛奶喂养2~3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及时的补水,防止脱水。
误区五习惯叫肠炎,既然有“炎”就应该吃抗菌素
多数家长认为儿童腹泻都要吃消炎药而给孩子服用很多抗生素。殊不知,儿童夏季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
所以,需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误区六宝宝拉稀,就一定是病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非“病”的腹泻现象是不少见的。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也比较稀,这不是腹泻。
若乳母的饮食有所改变,比如吃了凉的或油腻的食品、啤酒等,或母亲外出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这样那样的原因可导致孩子的大便出现改变,不要马上就认为孩子腹泻了,立刻就吃药、打针,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许拉一次两次就很快好转了。
此外,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儿的大便可能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这不是腹泻病,可能是对新的辅食不适应。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会很快好转的。
误区七腹泻病治疗都是一样的
医学观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细菌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细菌性痢疾、病*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腹泻。
广义的婴幼儿腹泻病还包括:饥饿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性腹泻以及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等。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家长们可不要混淆了哦!
温馨提示父母不要以为宝宝腹泻是小毛病,随便拿些自备药给宝宝吃,这是错误的做法!父母要弄清宝宝腹泻的原因,不同的腹泻有不一样的治疗方式,父母可不能乱来哦,一定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