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年是我国正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为促进社会和公众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提高防控输入性疟疾意识,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人体后而感染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10-20天后就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哪些地方是疟疾流行病区?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疟疾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前的大多数病例都是境外输入病例。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地区仍是疟疾高度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恶性疟疾流行还很严重,出国旅游和务工要警惕疟疾!!!
疟疾有哪些典型表现?
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伴有疲劳、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
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去过流行地区出现发热症状要主动告诉医生外出旅行史等。
特别提醒
疟疾最好的预防是防蚊虫叮咬
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外出到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国家返回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医院就医,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